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看一位科学家的贡献如何,首先要看以他命名的事物多不多。虽然是一个玩笑话,不过多少也反应了科学界对于重大贡献的研究学者的普遍待遇,那就是命名ta发现的成果。比如说单位”牛顿“,比如说某个血管网“Willis环”,再比如某个机制“Frank-Starling机制”(这个医学史系列之前讲过的关于心功能的机制)等等。

  而在我们本科阶段,有一位医学界大佬,让我们在很多的学科里都能见到以他命名的事物,它就是高尔基。

  1844年7月7日,意大利细胞学家、生物组织学家、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组织学家、病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也有译为戈尔季)出生。

  1844年7月7日卡米洛·高尔基(Camillo Golgi,1844.7.7—1926.1.21)出生于意大利布雷西亚省的科尔泰诺。他早年在帕维亚大学医学院学习,1865年毕业后,进入帕维亚的圣马特奥医院工作。在圣马特奥医院期间,高尔基对疟疾原因产生了兴趣,通过实验和调查他确定了3种疟原虫和由这3种疟原虫引起的3种类型的发烧,明确了疟疾发热周期与血液中含原虫的数量有关。高尔基本人说,比佐夫对他的科学研究方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他的大部分研究都涉及神经系统。1872年,他接受了阿比亚特格拉索慢病医院首席医务官的职位。在这家医院隐居的时候,他将一个小厨房改建成实验室,在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了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后来,高尔基成为杰出的组织学教授并回到帕维亚大学,并于1881年被任命为普通病理学主席。

  1873年,他首创新的染色法——高尔基染色法(铬酸盐——硝酸银),以此对神经系统进行研究。他徒手将脑切成薄片,用高尔基染色法,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脑与脊髓的细微构造,发现了神经元和胶质细胞。1885年,他发现了神经的细微结构,被称为高尔基细胞。基于他的发现,德国解剖学家华尔德亚赫兹创立了“神经元学说”,连同生理学上的神经系统奠定了现代神经学的基础。

  后来高尔基担任帕维尔大学校长,并当选为意大利王国上议院议员。一战期间,他又被任命帕维亚陆军医院的负责人。

  高尔基同时是一名著名的教师,他的实验室对任何渴望做研究的人都是开放的。虽然他从未实际行医,但在圣马特奥医院任职期间,年轻医生在他那里接受培训。他还创立并指导了帕维亚省的锡罗特拉皮科-瓦基尼奥诺研究所。

  他创立的著名的高尔基染色法(铬酸盐—硝酸银方法),为后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开辟了广阔和道路。因对神经系统构造的研究成果,他在1906年与卡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当时意大利享有世界声誉的医学科学家。

  1926年1月26日,高尔基在帕维亚逝世,终年82岁。帕维亚大学为他竖起纪念碑,并在校史馆专门开辟一个展厅用于展示他的成就,命名为“高尔基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