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我和我妈逛街,她总是要不停地去上厕所。因为这件事,我和她争吵过几次,最后拒绝和她逛街。

  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它像一张吊起来的蹦床,由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构成,将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内脏器托在其中。

  盆底肌维持着上述脏器在各自的正常位置,保证了的紧缩,同时还维持着尿道和直肠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随着妊娠期胎儿的增大,子宫也迅速增大,与此同时激素水平的变化,共同导致了盆底肌的松弛和损伤。

  此外,分娩时的过度压力和牵拉,也会导致盆底肌损伤,尤其是高龄产妇、难产、羊水过多、巨大儿和双胎,都会增加盆底肌损伤的发生风险[2]。

  盆底肌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尿失禁、松弛、子宫脱垂等。比较明显的表现包括咳嗽或打喷嚏时出现漏尿、清洗外阴时发现有异常包块(提示有可能发生膨出或子宫脱垂)。

  除了这些临床症状,盆底肌损伤给女性带来诸多危害,如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压力性尿失禁、反复炎、尿路感染等。

  若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膨出、盆腔脏器脱垂等。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组织弹性下降,这些问题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女性如何自查盆底肌损伤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刘小华教授给出了两个自查盆底肌有无损伤的小妙招。

  第一种方法是观察当小便呈一条线时,看能不能憋住尿流线,如果可以憋住,说明盆底肌收缩能力较好。

  当然,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去医院进行正规盆底肌检查,一般包括盆底肌肉力量(压力、张力检测)、盆底肌肉激活情况(肌电位)、肌肉协调能力、神经传导速度、盆底肌肉及脏器解剖位置(超声影像)等。

  刘小华教授表示,盆底肌损伤的修复最佳时间是产后6周到产后6个月之间,在此期间进行盆底肌锻炼,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

  刘小华教授说:“盆底肌的锻炼可以是一辈子的事,也许50岁开始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效果不如30岁锻炼的效果好,但是对女性来说,都是有益的。这跟坚持其他部位的肌肉锻炼是一样的道理。”

  盆底生物反馈是通过专业设备采集盆底肌肉群的肌电信号,同时将这些信号以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如动画、音乐、游戏等)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增强和控制盆底肌肉的自主能力,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促进肠蠕动,增加盆底肌肌力、耐力,消除炎症,缓解痉挛与疼痛,恢复盆底肌的控尿功能及正常排便。

  盆底肌电刺激就是通过导电体,发射出低频电流,刺激盆底肌肌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盆底肌电刺激主要有唤醒本体感受器、促进肌肉被动锻炼、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阵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

  不知道还有多少女性认为产后出现漏尿、松弛是没有办法治疗的,就像妈妈、奶奶那一辈的人,也许到了60岁还会出现漏尿,但她们不敢说出来,也不会选择进行正规治疗。

  [2]杜亚飞,陈然,刘晶等.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3):289-292.

  [3] 顾海风,李咏雪.自主式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