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美国“三院”,是指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自从1932年胡适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以来,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在内的华人中不乏优秀的学者当选美国“三院”院士。其当选年份及名单如下:

  李政道,美籍,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李卓皓,美籍,生物化学家,195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96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美籍,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64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5年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2月,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同炎,美籍,土木工程学家,1967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兆振,美籍,微波电子专家,196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李卓皓,美籍,生物化学家,195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96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葛守仁,美籍,电子学家,1975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7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天和,美籍,电机工程与系统工程专家,1975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0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李远哲,中国台湾人,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前中央研究院院长,197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79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美籍,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77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田长霖,美籍,传热学家,1976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1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0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丁肇中,美籍,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77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韦潜光,美籍,化工学家,1978年美国工程院、198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远哲,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前中央研究院院长,1975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79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冯元桢,美籍,力学和生物力学家,196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79年美国工程院、1991年美国国家医学院、199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赵佩之,美籍,机械工程、核能工程专家,1981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耀祖,美籍,流体力学家,1982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美籍,数学家,1982年菲尔兹奖得主,198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3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韦潜光,美籍,化工学家,1978年美国工程院、198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崔 琦,美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谈家桢,遗传学家,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5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年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卓以和,美籍,电机工程专家,1985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卓以和,美籍,电机工程专家,1985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冯德培,神经生理学家,1948年原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萨支唐,美籍,物理学家,微电子学家,1986年美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中央研究院、200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徐遐生,美籍,天文学家,1987美国科学院、1990台湾中央研究院、199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士。

  周光召,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80年中国科学院、1987年美国科学院院士、1988年苏联科学院、1990年欧洲科学院院士。

  何毓琦,美籍,自动控制专家,1987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佑曾,美籍,资讯科学家,198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2年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张立刚,美籍,物理学家,1988年美国国家工程院、1994美国国家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工程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卞学鐄,美籍,航空航天学专家,固体力学和结构力学专家,美国阿波罗计划专家,杂交有限元学派创始人,1988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朱经武,美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198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8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199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经武,美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198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8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199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卓以和,美籍,电机工程专家,1985年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院士、1989年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明觉,美籍,生殖生物学家,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1990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黎念之,美籍,祖籍湖南省湘潭县,化学工程专家,199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谢希德,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校长,1980年中国科学院、1988年第三世界科学院、199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沈元壤,美籍,物理学家,199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中央研究院院士、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钱泽南,美籍,生物化学家,1990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杨祖佑,美籍,航空航天专家,1991年美国工程院院士、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0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冯元桢,美籍,力学和生物力学家,196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79年美国工程院、1991年美国国家医学院、199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徐遐生,美籍,天文学家,1987美国科学院、1990台湾中央研究院、199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朱棣文,美籍,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199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93美国科学院、1998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朱棣文,美籍,物理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长,199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93美国科学院、1998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毛河光,美籍,地质学家、高压科学家,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美籍,数学家,1982年菲尔兹奖得主,1982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3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王赓武,马来西亚籍,历史学家,香港大学前校长,1971年澳洲人文科学院、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德慈,农业学家,环境学家,生物学家,199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立刚,美籍,物理学家,1988年美国国家工程院、1994美国国家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工程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沈元壤,美籍,物理学家,199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中央研究院院士、199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1996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郑哲敏,力学家,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翁启惠,美籍,生物化学家,中央研究院院长,199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6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0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何大一,美籍,医学家,洛克菲勒大学教授,1997年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3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钱泽南,美籍,生物化学家,1990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加入中国国籍。

  吴以仲,美籍生物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1998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文雄,美籍,演化生物学家,199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200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王佑曾,美籍,资讯科学家,198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2年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郭 位,美籍,系统科学、可靠度工程专家,200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7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宋 健,控制论、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技术专家,199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姚期智,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中国科学院院士。

  崔 琦,美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冯又嫦,美籍,气象学家,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中央研究院院士,201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9年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及行星系教授。

  范良士,美籍,化学工程专家,2001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9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鸿泽,美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200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2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卞学鐄,美籍,航空航天学专家,固体力学和结构力学专家,美国阿波罗计划专家,杂交有限元学派创始人,1988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萧荫堂,美籍,数学家,200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翁启惠,美籍,生物化学家,中央研究院院长,199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6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02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黄煦涛,美籍,信息学家,200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2年美国国家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必治,美籍,信息科学家,2002年美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1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马佐平,美籍,微纳电子专家,2003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9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文雄,美籍,演化生物学家,199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2003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徐立之,加籍,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崔 琦,美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0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中国工程院、2006年美国

  ,物理化学家、纳米科技专家,1997年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200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2016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吴以仲,美籍,生物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1998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 位,美籍,系统科学、可靠度工程专家,200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7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袁钧瑛,女,美籍,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2007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 位,美籍,系统科学、可靠度工程专家,200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2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7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William W-G Yeh,台湾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2008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蒲慕明,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2009年美国科学院、2011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范良士,美籍,化学工程专家,2001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9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雷干城,美籍,理论物理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0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200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元院士,2021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陶哲轩,美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谢晓亮,北京大学化学及生物化学讲座教授,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支志明,中国香港人,香港大学教授,1995年中国科学院、2007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2013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周 济,中国工程院原院长,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2010年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2018年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杨焕明,基因组专家,2007年中国科学院、200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2009年印度科学院、2012年德国科学院、2014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冯又嫦,美籍,气象学家,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0年中央研究院院士,201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9年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及行星系教授。

  叶玉如,中国香港人,女,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教授,2001年中国科学院、2004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杨威迦,美籍,航空太空推进与动力学专家,2015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9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安芷生,环境地质学家,2016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1年中国科学院 200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Liu, Andrea J,女,美籍,宾西法利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201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纳米科技专家,1997年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200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2016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叶玉如,中国香港人,女,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教授,2001年中国科学院、2004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2016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袁钧瑛,女,美籍,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2007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沈向洋,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2017年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沈志勋,美籍,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2017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常瑞华,女,美籍,伯克利加州大学纳米光电子研究专家,2018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23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亚勤,美籍,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澳大利亚工程院、2019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202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曹晓风,女,植物表观遗传学家,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2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潘多加,美籍,生物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理学系主任、教授,202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王 冬,女,美籍,物理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冯国平,美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研究员。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Liu Chen-yu ,美籍,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物理系和核物理实验室教授,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施 扬,美籍,表观遗传学教授,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牛津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教授。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王贻芳,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掌星,美籍,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与石油工程系教授、2017年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020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24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崔景荣,美籍,BlossomHill Therapeutics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24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傅 荣,美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区域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所所长。2024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刘春青,美籍。霍尼韦尔Green H2 Growth Vector Group的高级研发研究员和高级经理。2024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Xia, Z. Cedric,美籍,苹果硬件工程部门的杰出工程师兼总监。2024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蒋 濛(Mung Chiang)美籍,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2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普渡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