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世界一下子变得很紧密。近代的中国饱经战火,战后的中国能够快速发展,除了广大勤劳的中国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也少不了世界各地有志之士的援助。今天我们说的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就是这样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乔治·海德姆加入中国国籍,这也是新中国成立来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后来更是成为了第一位加入的外国人。还成为了卫生部的顾问,在海德姆的努力下,使几十万麻风病在中国几乎绝迹。

  乔治·海德姆生于1910年的美国。从生下来开始,海德姆就不被美国社会待见。因为乔治·海德姆的祖籍是黎巴嫩——换句话说,海德姆是亚裔。在当时的美国,亚裔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并且,亚裔即便是付出再大的努力,所收获的生活资源,也是很少的。甚至亚裔连生病都不敢,因为高昂的医药费是天文数字,让亚裔无法支付。

  贫寒的童年生活让海德姆觉得:医生是最重要的职业,因为只要成为医生,就可以治疗、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因此,海德姆努力读书学习,1927年,进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1929年,到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继续学医。在1933年毕业于瑞士日内瓦医科大学,在这所大学,马海德取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

  医生这个职业不论是现代还是过去都是受人尊重和高收入的代表词,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医生是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甚至穷人子弟只要有了医生执照,就可以一夜间成为中产阶级阵营。然而海德姆并没有选择毕业后在美国按部就班的当一个普通的中产医生。

  毕业后,海德姆为了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便和两个同学一起来到中国上海,原本计划在中国只停留一年,但当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国政府的腐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决定继续留下来,他考察热带病的职业病和工人营养不良的状况,并通过调查他认识到,中国工人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更需要吃的、穿的问题,而是只有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的社会结构,才能彻底改变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这时,他结识了宋庆龄和在上海的外国进步人士史沫特莱、艾黎、格兰尼奇、希伯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海德姆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1936年春末,中央想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去陕北,实地考察中国领导的苏区情况和了解中国的抗日主张。宋庆龄推荐了斯诺和海德姆前往。6月他们到达中国工农红军的临时驻地保安,毛主席接见了他们并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他们到保安和苏区各地参观、访问。

  海德姆在拜会根据地的期间,在一次出诊中认识了延安第一美女苏菲,海德姆对她一见钟情,在苏菲病好之后,海德姆用珍藏的漂亮信纸,写了一封“歪歪扭扭”的求爱信,对苏菲展开了追求,苏菲被海德姆的线年二人成婚。

  在延安,海德姆见到了与统治区不一样的景象,他于是选择投身于革命活动,在他开的诊所常常成为中国地下工作人员联络、开会的地方。他还在美国《工人日报》和当时在上海出版的进步刊物《中国呼声》上发表介绍中国工农红军和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的文章。

  1937年,随部队到陕北延安。同年2月,加入了中国。后来随部队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年底回延安筹建陕甘宁边区医院。他说:“从此,我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而不是作为一个客人置身于这场伟大的解放事业之中,我感到极大的愉快。”为了更好地接近陕甘宁边区人民,不仅很快学会了中国的普通话和陕北的方言,而且把自己的美国名字改成了中国名字——马海德。

  1942年,被调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马海德曾先后接待了白求恩、柯棣华、巴苏华、米勒等外国医生,并协助他们去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马海德贡献卓越,在1950年,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同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马海德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作出了巨大贡献。马海德根据中国的国情,将麻风病传统的住院隔离治疗办法改变为社会防治,并于1980年把国外治疗麻风病的新技术——强杀菌联合药疗引进了中国,大大提高了疗效。

  马海德晚年的时候,有人问马海德:你在中国的待遇肯定比不上美国,为什么不回美国。而马海德表示:我是中国人,我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要回美国?

  在这里对马海德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网上经常有人拿国籍来作为攻击一个人的表象,我觉得实在是愚不可及。爱国不爱国,要论迹论心,而不是唯国籍论。我实在想不通只会在网上当喷子的人能对国家做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