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条视频,说的是:俄罗斯已经立法,禁止宣传“无孩思想”,如果传播“不生孩子”的言论,最高可以罚款百万。

  看来,出生率断崖式下降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各国都一样,俄罗斯采取罚款的方式,想要改变民众的思想理念,我们国家则是用经济补贴来激励人们多生孩子。

  想要生孩子的爸爸妈妈,只要你是临泽县户籍的产妇,生第一个宝宝,政府就会一次性给予你2000元的生育津贴。

  这孩子可不是生完就不管了,除了生孩子奖励,还会有育儿补贴,政府对在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二胎的家庭,每年还会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直到孩子三岁。

  孩子读幼儿园,二胎、三胎也有资助,二胎家庭的孩子可以获得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资助,三孩家庭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

  夫妻在符合生育政策的前提下,生育二胎、三胎可以每月分别领取300元、500元的育儿补贴,直到孩子满3周岁。

  除了给钱,给你假期也是非常大方的,符合政策生育的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98天外,另外增加产假60天,丈夫也可以享受15天护理假。

  如果你是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妈妈,产假就已经分别延长到7个月和8个月了,妈妈们再也不用担心身体恢复不好就要去上班了。

  除了多多的假期,还有买房子补助,政府对于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在孝感中心城区购买首套房、二套新建商品住房的,分别补贴3万元、5万元。

  只要你敢生,我就敢补贴,生得越多,补贴就越多,这些鼓励生育政策已经力度很大,但是,在年轻人当中却反响平平,光给钱似乎是远远不够的。

  确实呀,现在虽然有不少鼓励生育的政策,像这种按生育数量给予补贴的力度也不算小了,但在年轻人中反响一般,可能年轻人考虑的因素更多,更现实一些。

  现在年轻女性更看重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的舒适感,现在她们觉得生孩子可能会带来许多负担,所以意愿并不强。

  比如,孕期各种反应可能会让孕妈很不舒服,还有,产妇生孩子的时候还要面临一些考验,产后不能过好“性福生活”。

  网上经常会有爆出,一些企业会刻意减少已婚未育女员工的招聘,这种潜在的性别歧视,增加了女性获得工作机会的难度,是不利于生孩子的。

  休产假期间,妈妈会暂时离开工作岗位数月,在这段时间里,她可能会错过重要的项目、培训、晋升机会。

  从孩子的学前教育开始,好的幼儿园收费较高,除了基本的学费,还可能有各种兴趣班、外教课等费用。到了中小学阶段,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入优质学校,要购买学区房,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课外辅导、特长培训的花费也不容小觑,像一些学科类辅导班、艺术培训、体育培训,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金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生病,从日常的感冒发烧,到可能出现的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医疗费用很高。

  国家提供的生育补贴、育儿假等福利措施越来越完善,执行力度也越来越大,希望可以有效地刺激人们的生育意愿,让年轻人愿意生孩子、敢生孩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