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盆底肌松弛是许多新妈妈都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盆底肌犹如一张“吊床”,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逐渐增大以及子宫重量的不断增加,盆底肌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松弛现象。这可能导致一系列令人困扰的症状,例如尿失禁,很多妈妈在咳嗽、大笑、打喷嚏甚至是日常行走时,都可能会出现尿液不自主溢出的尴尬情况;子宫脱垂也是盆底肌松弛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之一,子宫从正常位置沿下降,甚至脱出口外,不仅会给身体带来明显的不适感,还可能对生殖系统健康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除了盆底肌松弛,腹直肌分离也是产后常见的身体变化之一。在孕期,随着胎儿的发育,腹部逐渐膨隆,腹壁肌肉尤其是腹直肌被过度拉伸,导致原本紧密相连的腹直肌向两侧分离。这种分离会使腹部肌肉力量减弱,无法有效地维持腹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新妈妈们会发现自己的腹部松弛,肚皮松垮下垂,仿佛永远无法恢复到孕前的紧致状态。同时,腹直肌分离还可能影响到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导致腰部疼痛、体态不良等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

  身体疼痛和体态改变同样是产后不容忽视的问题。怀孕过程中,由于腹部增大,身体重心前移,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肩部和头部向后仰,形成一种特殊的姿势。这种姿势在产后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不及时纠正,容易导致肌肉紧张、疼痛,甚至引发颈椎病、肩周炎等问题。同时,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增加了关节的活动度,也使得新妈妈在产后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和损伤。分娩时的用力以及产后长时间抱孩子、喂奶等姿势不当,也会加剧这些部位的疼痛症状。而体态方面,常见的有圆肩、驼背、骨盆倾斜等,这些不仅影响美观,更会对身体的关节、肌肉和骨骼造成不均衡的压力,长期积累下来可能引发慢性疼痛,如肩颈的疼痛、腰痛、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疼痛等。

  产后康复对于新妈妈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身体方面来说,良好的产后康复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产后并发症,如子宫脱垂、盆底肌功能障碍、腹直肌分离等。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子宫更快更好地恢复,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修复腹直肌分离,改善身体姿势和关节功能,减轻或消除产后疼痛,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例如,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可以避免或减少因盆底肌松弛导致的漏尿、脏器脱垂等尴尬和痛苦,让新妈妈能够自信地回归正常生活。

  从心理方面来看,产后是新妈妈心理较为脆弱的时期。身体的变化、照顾新生儿的压力以及角色的转变等,都可能使新妈妈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成功的产后康复可以让新妈妈看到自己身体逐渐恢复的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当新妈妈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身体,恢复到较好的状态时,也会更有精力和信心去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促进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产后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妈妈们不要急于求成。无论是身体机能的恢复还是身体形态的塑造,都需要按照身体的恢复规律逐步进行。在开始康复训练时,要从简单、轻松的动作做起,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如果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或训练强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受伤,甚至影响康复进程。例如,在进行盆底肌训练时,最初的收缩时间和次数不宜过多,随着肌肉力量的提升再逐步增加;在进行身体姿势矫正和关节康复训练时,也要注意控制运动幅度和时间,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

  产后身体较为虚弱,充足的休息对于身体恢复至关重要。新妈妈们要尽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因看孩子而导致过度劳累。良好的休息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和身体机能的恢复。同时,休息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的风险,也会影响情绪状态,加重产后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产后由于身体变化、育儿压力等因素,新妈妈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产后康复至关重要。新妈妈们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积极面对身体的变化和育儿过程中的困难。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也可以参加一些产后妈妈交流群或社区活动,与其他新妈妈互相交流经验,缓解心理压力。如果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较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擅长常见疾病的X线、CT、MRI诊断。工作以来,积极开展脑CT灌注、关节MR功能成像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多项技术空白,并在国家、省级医刊发表多篇论文。

  现担任长治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长治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常务委员,长治市CT/MRI质量控制部第一届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