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说起义乌,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建立在小商品海洋上的城市第一印象就是—经济发达。确实,作为浙江数一数二的县级市,每年在百强县前十露脸已经是家常便饭,更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其电商规模遥遥领先全国其他地区,这就使得小商品经济成为了义乌最广为人知的名片。

  但是在它繁盛的经济之下,不要忘了义乌更是一座名人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一千六百多年建城史的浙中明珠。比如初唐四杰里面的王勃,历史学家吴晗、还有著名文艺理论家,80年代的中国作协主席冯雪峰。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可不是这几个,而是出自义乌却别具特色的一个人和一支队伍,朱丹溪和戚家军。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朱丹溪)就是义乌人。众所周知,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就在国际上颇为诟病,许多国家甚至明令禁法来排斥中医。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医是经验医学,它不像现代医学一样讲究“双盲测试”(既实验和验证),古代中医不讲实际应用下的样本分析,更不会像现代医学一样会注明使用后的“不良反应”。

  中医这种上千年以来的特性,使得它在当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但或许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其实早在元代的时候,其中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中医师,他一改之前以“理论”和“经验”为主的中医,反而更加重视“中医的实践”。这个人就是我们前文提及,出生于义乌赤岸的朱震亨,由于其家门口有条溪流,故世称“朱丹溪”。

  根据历史记载,朱丹溪于36岁的时候才拜朱熹四传弟子许谦为师学习儒学,到了44岁的时候转拜元初医学家罗知悌为师,弃儒从医。

  按理说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相当大了,而且由于历史悠久,其为何这么大岁数还弃儒从医的动机也早就不可追究。只是根据民间的说法是因为朱丹溪母亲年老患病,医生们束手无策,顾朱丹溪便自学医书成才,也从此决定转而为医。当然,一个更为可信的说法是朱丹溪原本便会些医术,所以当他观看当时盛行的《和剂局方》《和剂局方》(宋代医官陈师文和裴宗元所著)的时候,经过多方实践验证,居然发现这医书破绽百出,不仅忽略医药中原本的毒理毒性,更是将完全没有经过真人临床实践验证的药方写上去。

  朱丹溪在当地本身便是一个嫉恶如仇,时常帮助邻里的热心人,发现这救人救命的医书居然有如此大的纰漏,自然就想更正。可惜当时自己本身医术并不精湛,还不能达到修改《和剂局方》的程度,于是他便侯机等待名医。期间恰闻武林人罗知悌。而罗知悌本人也是“实践医学者”,师从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以旁证金元四大家其二的张从正、李杲闻名。于是朱丹溪欣然前往,两人一番讨论,如遇知己,结为师徒。

  只是罗知悌没想到,自己这个已经过了天命之年的徒弟,仅仅以一年学医生涯的成就便超越了自己,位列“金元四大家之一”。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医一直以来都是经验医学,以理论为主,并不太重视临床实践。。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朱丹溪从临床入手,自然疗效显著,医名远播了。到了晚年,朱丹溪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其著书《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和《本草衍义补遗》、均为其多年行医的经验总结之谈,造福乡里。

  如果说知道朱丹溪的人可能并不多,那么以义乌人为主的戚家军相信应该没有人不熟悉了。公元1558年,戚继光调任浙江奉命剿灭“前期倭寇”(前期倭寇为日本浪人,与史学上的以浙闽两地人为主的明末“后期倭寇”区别),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群义乌人和隔壁的永康人为争夺资源斗殴。只见义乌人争斗起来勇猛异常,全然不惧商砼,戚继光大喜,逐前往招募了三千余当地人,既最早也是最主力的一批戚家军。

  关于戚家军的功绩和勇猛,应该不需要再多累赘。从1558到1565年,短短七年之间,困扰大明王朝近百年的“前期倭寇”终于被戚家军全部驱逐出中国境内。而戚家军也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唯一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因此,当沿海倭寇之乱平定后,戚家军便随戚继光一起镇守当时大明王朝的军事重镇—蓟镇。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和民间传说中戚家军留在北方繁衍生息不同,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些随戚继光北上报国的义乌人会全军覆没,一个人不剩葬送在北方的土地里,再没有回过家乡。

  先是公元1592年到1593年的平壤之役,既万历朝鲜战争的第一战。当时戚家军主将,义乌人吴惟忠第一个冲入被日本人占领的朝鲜皇宫,位居首功。然而由于南北党争,当代表南方官员利益的戚家军去找蓟镇总兵王保讨要吴惟忠首功银两的时候,居然被王保诱骗至演武场,当时驻扎在蓟镇的三千三百余口戚家军全部被北方官员授意下的王保和北兵屠杀殆尽,一个不剩,史称“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

  但是在蓟镇的戚家军并不是全部,因为蓟镇兵变被自己人屠杀的主要还是义乌人,当时戚继光北上之后是扩招了隔壁永康人和丽水人再加上部分义乌人合计近万民戚家军带过去的。只是很可惜,兵变屠杀后剩下三四千戚家军却在“沈阳城一战”中由于叛徒贺世贤的出卖,和四千多名“白杆军”一起被四五万后金部队团团困住,最后还是一个不剩被屠杀殆尽,既被誉为“辽东第一血战”的“浑河血战”。

  自此,当年从义乌北上,怀揣着报国之梦,希望可以衣锦还乡的义乌戚家军全军覆没,在中国历史上再无丁点痕迹留下,只是民间为了寄托对戚家军的美好梦想,圆了一个戚家军留守蓟镇长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