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学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最具代表性的医家是费、马、巢、丁四大家。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以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伯雄, 字晋卿,常州孟河镇人。晚清著名中医学家、“孟河医派”奠基人、“孟河四大名医”之首。费伯雄生长于世医家庭,家学渊源,祖父、父亲皆以医名世,传至费伯雄已历七世。他幼年聪颖过人,从小爱好天文、诗画、琴书。博览《内经》、《伤寒》及后世诸名医著述,造诣极深。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到咸丰年间,已名播大江南北,成为孟河医派的第一个开创者。
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年间(1821~1851)他曾两度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
费伯雄医德高尚,当时,医风不良,他大声疾呼: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则良心现,良心现则畏心生。又说,医虽小道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敬惧乎!他平时临症施治,不敢掉以轻心,常以局外之身引而进之局内之痛痒相关。
费伯雄行医名传大江南北,一生治人以万计。所著医书,尤于杂病最详,略于伤寒,最初著有《医醇》(24卷)、毁于战火,后撮其要义, 辑成《医醇賸义》(4卷),总结了他一生治疗杂病的学术经验。其余有《食鉴本草》(1册)、《医方论》(4卷)、《怪疾奇方》(10卷)和《留云山馆文诗钞》等。
费伯雄故居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区大南门内街孟河畔。厅屋东向明处配置落地花格长窗,两侧偏房东向明处为半墙矮木格花窗,房屋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称养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