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我们可能会问:医者,何以为医?对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而言,他一生的追求只是对病人负责。他的故事跨越了近一个世纪,象征着医学的希望与人性的光辉,最终眷顾的,是那些无数求生的灵魂。
王振义,1924年生于江苏泰州,是中国血液学领域的杰出人物。他曾带领团队研究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即广为人知的上海方案。在上世纪80年代,面对那时几乎无药可治的绝症,他却不屈不挠,经过8年的艰苦攻关,实现了将“杀死肿瘤细胞时损害正常细胞”的传统疗法,转化为引导肿瘤细胞“弃邪归正”的新思路,成功将该病的五年生存率从10%提升至97%。
王院士的坚持不懈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1986年,当他建议一名危在旦夕的小女孩采用他们团队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后,女孩的病情明显好转,并最终完全缓解。王振义的无私不仅体现在疗法的研发上,更在于他的开放与慷慨。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他放弃了药物的专利产权,公开了上海方案与治疗方案,使得全球的白血病患者得以受益。
健康与生命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王振义对此深有体会。他将一盒10粒装的救命药定价仅为290元且纳入医保,只为减轻病人负担。正如他所言:“首先要解决病人的问题,我只想病人能好。”这种无私的奉献让人感动不已,他甚至将获得的奖金几乎全部捐赠给公益事业,助力社会的改善。
王振义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医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在医学教育一线年,亲自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医学人才,留下了“一门四院士”的光辉传奇。即使在他百岁之际,他仍在专心于医学研究和教育,不断鼓励年轻医生,传授他们他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知识。他始终认为,科学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努力钻研,才能推动医学的发展。
在这个追求名利的时代,王振义却淡泊名利。他的生活简朴,而如他所言:“要有进取的雄心,像牡丹一样开得热烈,但要对名利看得很淡。”正是这种值得敬佩的态度,使他在学术界和患者心中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王振义的一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泰斗的传奇,更是一个为了生命而战的故事。他的奉献与坚守无疑让我们深思:真正的医者,应该是如何在生命的最前沿,去实现对自我与社会的责任。在此,让我们共同向这位伟大的人致敬,感恩他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王振义院士的一生,定会在医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