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酒业按下降速键后,加大投入打造重点市场、样板市场,头部企业对此决心更大、动作更迅速。
有行业专家认为,2025年头部企业的增长会相对稳定,更大的变数将出现在二线全国品牌和区域名酒的变动之中,而其中的竞争看点就是市场份额的争夺。
今年九月,在茅台1935酒市场工作会上,明确了要进一步强化布局,深耕4个战略型市场,强化10个重点型市场,建设5个成长型市场以及培育12个潜力型市场的整体要求。
这是茅台1935上市以来首次提出市场分级,标志着茅台1935的市场策略从全国化布局到地方机会性市场转移,也体现出茅台1935“科学、精准投放”的渠道策略。
今年3月,泸州老窖在年度经销商表彰暨营销会议上提出,将坚定打造百亿西南、百亿华北,实施“挖井工程”,筑牢粮仓市场。
我们了解到,泸州老窖在河北拥有超过50亿元市场规模,其中约80%来自低度国窖1573,在此基础上,泸州老窖提出打造两大百亿市场的布局,显得务实而具有前瞻性。
今年7月,“中国郎千商联谊会”在西安举办,郎酒以“百万品鉴酒、千商联谊、十万网点”的强大投入,让行业看到了打通西北市场的决心。
在珍酒李渡集团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上,珍酒李渡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表示,贵州、河南、湖南、山东、广东依然是珍酒的五大重点市场,其中贵州、河南保持高速增长,湖南市场增长迅猛,山东市场依然有机会恢复到10亿元以上的增长,广东市场保持的稳定发展。
今年3月,酒鬼酒从河北邯郸开始,先后启动了益阳、永州、岳阳、邯郸、石家庄、杭州、驻马店等省内外共计15城的样板市场启动仪式,初步搭建起酒鬼酒构建全国化市场的雏形。
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江认为,白酒产业完全进入到产业成熟期的第二阶段,行业整体规模还在增长,但头部的第二梯队品牌增速会下降甚至整体倒退,增长机会转向区域性品牌,特别是那些战略性深耕区域市场的白酒企业。
与茅、五、汾等一线品牌相比,泛全国化二线名酒并不具备足够的品牌竞争力,首选度不够,可替代性强,这也是白酒二线名酒难以更进一步的症结所在。
此外,在区域性市场的竞争中,省酒有3大优势是二线名酒难以企及的——更聚焦于当地且更易成型的组织优势、更有区域文化认同感的品牌优势、更为前置且灵活的渠道优势。除此以外,部分省份为促进当地白酒产业发展,也会给当地企业带来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助力动作。
对于多数二线名酒来说,当下面临的业绩压力已经难以支撑企业完成全面且深度的市场投入,在部分省酒强势的区域市场追加投入已经显得有些“鸡肋”,因此,有观点认为,2025年多数热线名酒会从全国化市场推出,转向重点城市重点投入,当中既有主动选择的思考,也有被动放弃的无奈。
今年H1财报出炉后,更多研究机构、媒体、咨询公司开始关注费投等事关企业“花钱能力”的指标,发现费投持续升高,如何在根本上提升费投效率,显然聚焦资源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如果我们把增长潜力大、消费能力强的地区视为重要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低且相对容易抢占的市场视为紧急市场,则可以得到一张四象限图。
对于企业来说,人口基数大、人均消费能力强、商务往来频次高的市场可以被认为是重要市场。如将各省总人口*人均GDP来粗略估算各省的理论白酒消费力,排行前6的省级市场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知酒君认为,按省级市场讨论,这六个省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省份。
相比之下,西北四省(甘肃、新疆、宁夏、青海)、东北三省、西藏、广西、江西、海南可以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市场。
如果按市场竞争强度来计算,四川、贵州、安徽、山西等区域的品牌比较强势,当地人对省内头部品牌的认同感极高,基本可以被认为是最难攻下的市场,相比之下诸如广东、山东、上海、浙江等缺乏强势品牌的省份,竞争压力比较低,更易于抢占市场。
因此,广东、山东、浙江这几个省份可以认为是重要且紧急的省内市场,应当马上投入、从重投入;而河南、江苏也很重要,但竞争压力要比前几个省份更大,在紧迫程度上稍低,但要长期投入、从重投入;东三省、海南等省份,消费能力有限,但竞争压力相对较低的,应当立刻但有限地投入;对于四川(除成都以外的城市)、贵州、山西、安徽等省份,则应该尽量避免无效投放。
此外,东西部、南北方的交流日趋频繁,华中甚至西部一些城市值得被关注,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成都、西安、郑州、武汉、重庆,其中郑州和武汉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具有很强的地域辐射效应,而成都、西安、重庆则是凭借较强的周边省份人口虹吸能力,形成了相对复杂的消费市场,这些千万级城市不能简单地按省份来划分,应当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一城一策地制定方案,实现中心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