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灭亡。她的灭亡,引起了后世史学家经久不衰地讨论和研究。联邦在15-17世纪晚期,都是中东欧无可置疑的大国,长期与俄国并驾齐驱,也能与奥斯曼帝国“掰掰手腕”。她究竟为什么在18世纪末突然灭亡,还是死于三个邻国的全面瓜分?(就连灭亡都如此戏剧性)带着这个疑问,笔者作为研究波兰史业余爱好者,尝试为您简单梳理一下自由民主制与波兰灭亡的前因与后果。

  在中世纪,波兰的政治制度和其他欧洲封建国家都没有任何区别。早期皮雅斯特王朝的两位君主将波兰从维斯瓦河流域的小部落发展到版图跟今天差不多大的中东欧小霸王,靠的可不是民主,而是国王独断专行下的军事扩张。但是,正是因为

  太严重,波兰在13世纪初炸了,碎成一地,原因就是欧洲最典型的继承权斗争导致的分裂。情况有多严重呢?碎成了以我国以市为单位的一群小邦国,中国是东周列国志,波兰就是东欧裂国制。

  但这也不算啥,现在的欧洲大国谁没分裂过都不好意思出门打招呼。德意志从查理曼帝国之后就碎了一地几百年,比波兰还碎。英国有七国时代、罗斯也分裂过,法国更是在百年战争时碎成了渣渣。碎是正常的,是封建制度强干弱枝的必然结果。但碎过再统一,就是王权再塑、加强的时代。但波兰这时就出现问题了,它是统一了,但统一的不利索,王权并没有被快速修复,反而添加了一些制约。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说来好笑,波兰第一次王权衰落的原因很倒霉,卡齐米日三世虽然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但他就是没有一个合法男性继承人。在强调家族传承的中世纪,这就很要命了。因此,国王只能把王位传给侄子匈牙利国王路易一世。皮雅斯特王朝绝嗣,退出历史舞台。

  但问题是波兰贵族根本不认你匈牙利人来当王。非得来也行,让权吧!说难听点,就是匈牙利国王为自己坐稳波兰王位,以及保证王位传给自己女儿,让渡部分王权,以特权贿赂波兰贵族。他死后,女儿

  即位,波兰贵族替她选择了立陶宛大公结婚,两国结为共主邦联。就是以君主个人联合统治两个国家,雅盖隆王朝诞生。

  下一任国王是瓦迪斯瓦夫三世,他年少即位,英姿勃发。在1440年就身兼波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国王,前途不可限量。但四年后他在瓦尔纳战役浪死,三国联统崩溃,他的弟弟卡齐米日四世匆忙即位。为了与条顿骑士团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他在贵族的胁迫下签署《涅沙瓦特权》,进一步限制王室收入。

  1569年,雅盖隆王朝的末代君主齐格蒙特二世再次绝嗣。为了保证国家能顺利运行,就创造出了自由选王制,国王是被贵族选上来的。波兰的自由民主制在此完全成型,标志是《亨利特权》

  在众议院,有16名参议员作为顾问和监督时刻陪伴国王,以确保国王不会做出违法决定。所有的王室法令必须由波兰总理或副总理盖印方可生效;

  最后,如果国王违反了法律或是不承认施拉赫塔的特权,后者可以拒绝王令,并且发动“合法叛乱”。每个国王都必须发誓:“如果我违反了波立联邦的法律、自由、特权或习俗,那么共和国的所有居民都可以不再对我效忠。”

  “贵族”在中世纪是欧洲实打实的统治阶层,他们团结起来可以轻松挑起内战,推翻国王。但随着文艺复兴时期商人阶层崛起,

  波兰贵族又叫施拉赫塔“Szlachta”,在古波兰的世界观中,农民天生被束缚在土地和犁上,就算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大量财富也一样,因为“不可能将狗变成猞猁”。施拉赫塔是作为“征服者”在“被征服者”的土地上定居,像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后创造的种姓制度。与西欧纯粹的封建依附关系不同,施拉赫塔笃信他们在血统乃至基因上优于农民,简直是两个物种。

  施拉赫塔是联邦官方承认的世袭贵族阶层,是国家的基石。他们构成了人民,政府、神职、议员和国王(农民并不算“人”)。施拉赫塔的等级并不低于国王,也

  ,他们的土地是完全私有的(Allod)。波兰国王既不是专制君主,也不是贵族领袖,而是由施拉赫塔赋予的,掌握更高权限的波兰土地保护者。

  施拉赫塔有许多种类,有人穷到衣不蔽体,吃上顿没下顿。但大部分人至少还可以维持一个体面的贵族身份,中小贵族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剩下的是有钱有势的权贵(Magnates),权贵的财富超乎想象,尤其是东南边境大贵族之豪奢富贵、权力滔天在欧洲都极为罕见。

  以17世纪中叶鲁塞尼亚的耶雷梅·维希尼奥维茨基为例,他的领地内有30个城镇,超过230,000人口,3000-6000常备军以及每年60万兹罗提的财政收入。18世纪的弗朗西斯克·波托茨基拥有70座城镇和700座村庄。卡罗尔·拉兹维尔拥有16个城市和583座村庄。这

  波兰的贵族数量在欧洲首屈一指,占总人口的6-12%,其他欧洲国家的贵族占比仅为1-3%。至16世纪中叶,波兰施拉赫塔阶层至少有25,000个家族,约500,000人。18世纪末,这个数字飙升至725,000人。他们是食利阶层,是国家资源的无底洞,却不会等价产出。

  。他们相信自己是古伊朗游牧民族萨尔马提亚人的后裔,作为统治波兰的法理基础。萨尔马提亚主义强调施拉赫塔的平等原则,通过整合一个民族、宗教、政治宽容的国度创造出近乎民族主义的团结感和自豪感。

  ,是施拉赫塔在联邦共和国对自身权利的概括。16世纪末波兰大贵族杨·扎莫伊斯基总结道:“Rexregnatetnongubernat。”(国王统治却不治理)

  “黄金自由”参考了古希腊-罗马的共和思想,核心为天下共治,压制王权。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波兰政治成了

  这套特立独行的制度稳定运行了一个多世纪。多数欧洲国家走向集权专制引发的宗教、继承战争时,联邦共和国却推崇

  随着“大洪水”之后波兰进入衰败,萨尔马提亚的意象从最初的平等自由和爱国主义,异化为施拉赫塔阶层

  即便强敌环伺、国家羸弱,小贵族也拒绝让渡“自由”,死守“祖宗之法”不放,拒绝任何加强王权或危害自己特权的改革。大贵族怀抱巨额财富,但宁愿花钱贿赂外国人或小贵族,也拒绝多缴税。宁愿让几千上万的私人军队互相火并,也拒绝把他们派往前线抵抗侵略。

  ,意思是在议会商讨国家决策时,只要有一个贵族反对,那么剩下所有人的决议自动作废。比如要在某条河修一道桥,所有贵族都同意,但这座桥要在某个贵族的领地修,要他出钱,于是他就反对,这座桥就修不成。而且,外国势力也非常乐于贿赂贵族,让

  施拉赫塔权力的提高是以王权、市民和农民权利萎缩为代价取得的。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扼杀了城市的发展,单一的农产品出口模式损害了经济,国库空空如也。18世纪末的波兰政治沦为豪门权力游戏的舞台,国家进入彻底的

  到了什么程度呢?国王政令不出华沙,小贵族在领地里醉生梦死,城市萎靡不振,大贵族攀比斗富,私斗成风。农奴则被圈养在田地里整日劳作。民不知有国,国亦不知有民。军队完全废弛(被一任萨克森国王废除但未重建),任何国家的军队都可以在波兰畅通无阻。无政府状态的波兰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成了地名。

  波兰衰亡的原因是多种形式的,并不能单纯推罪为贵族民主制。原因很简单,贵族民主制的巅峰期,也是波兰国力的巅峰。所以与其说是贵族民主制导致波兰衰亡,不如说加速衰亡。以绝对君主制为例:一个暴君倒行逆施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更加常见,我们也可以说是绝对君主制加速了国家灭亡。不管是绝对君主制或是贵族民主制,制度本身只是一件工具,要看使用他的“人”。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16世纪的波兰贵族也是怀着一种崇高的希冀建立并巩固自由民主制的。但无论再崇高的理想,在进步的制度,也是人操作的。天平的两面,一面是君主个人权倾天下、以一人之心夺天下人之心。一面是自由否决权,给你自由过了火。过度的自由。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争取平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马克思,《关于波兰问题的历史》,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

  塔德乌什·舒凯维奇,《波兰人在远东》,黑龙江省求真经济研究基金会译,哈尔滨出版社,2018年

  哈莉克·科汉斯基,《不折之鹰:二战中的波兰和波兰人》,何娟/陈燕伟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