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关于学生跳楼自杀、校园霸凌、学生遭到社会恶性报复等事件总能让我们震惊,这些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每每上过热搜之后便被人们遗忘,而这样重复的事情仍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停的上演。
学校、老师、家长围绕着教育对学生展开一系列活动,“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也在戕害着学生的心灵。与分数相比,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比什么都重要,它能让你更加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命。
复旦才子林森浩却学医7年,都未能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父母、数百师生联名求情于法院,也仍然无济于事。法律用“死刑”捍卫了生命的平等,但值得反思的是,教育给予林森浩的究竟是什么?
1986年,林森浩出生于广东汕头,家里共有五个孩子,他排行老二。父亲在家附近的服装厂上班,母亲照顾五个孩子的日常起居,偶尔也收收废品赚点家用。一家人的生活只能说填饱肚子,能够有书读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林森浩明白这一点,因此从小到大他都刻苦学习,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优异的成绩也的确让他掩盖住了“出生贫寒”的自卑感,被同学、老师们高看一眼,并得到些许“特殊照顾”。这让他明白,成绩好的确很有用。
最终林森浩高考拿下高分,被中山大学录取,未来的路一片光明。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他也保持着刻苦努力的状态,四年时光没有虚度,2010年临近毕业时,顺利地被保送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读研究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有多难进,恐怕学医的同学有更深刻的体会。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天之骄子,研究生们的素质和能力不一般。并且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放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
林森浩在这里也非常努力地学习,并展现出自己在医学研究上的优秀能力,在大学的3年里,他发表过8篇核心期刊级别论著,并且其中有5篇他是第一作者署名。
在研三时因为与导师产生分歧,林森浩决定放弃博士考试,并通过了广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面试,不出意外他会成为一名见习医生,并最终走上从医问诊的工作岗位。
林森浩从小到大学本科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几乎很少有对手。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后,身边个个都是大神级别的,林森浩虽然刻苦努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身边人的优秀却令他心生不悦。
尤其是室友黄洋,来自于富裕家庭从小成绩优异,并且为人开朗热情,与同学们能够打成一片。这让林森浩看到了自己与他之间的巨大差异,同样是研究生但因出身不同而导致两人有着不一样的成长背景,性格也完全不同。
黄洋的热情外向让出身贫寒的林森浩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自卑,那些因为成绩优异而被蒙在心底的自卑,此刻却作祟般地控制着林森浩的情绪。
他将自己内心的自卑感转移到对黄洋的愤恨上,2013年愚人节前夕,当宿舍伙伴们一起讨论愚人节该干什么的时候,林森浩默默不作声,但内心正在悄然生起一个隐秘的计划。
他借口离开宿舍来到实验室,将存放在那里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宿舍并注入饮水机里。4月1日黄洋起床后,自然地走到饮水机面前接水,林森浩亲眼看着黄洋喝下毒水的全过程。
很快黄洋因为中毒呕吐不止,赶紧送入医院抢救,经过全力抢治黄洋的病情仍旧没有得到好转,而在学校里的林森浩仍然淡定的过着日常生活。
4月11日复旦校方报警,4月15日黄洋因为急性肝损伤而死亡,警方立刻展开调查,锁定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随后上海警方正式以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了林森浩。
林森浩被捕后,在校内引起轩然,谁也没想到平时为人不错的林森浩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案件一审判决结果出来时,林森浩的父母当场痛哭,法院判决林森浩执行死刑。
林森浩父母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表示会继续上诉,复旦大学数百名师生也联名向法院寄出了《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
根据师生们的反映,林森浩平时在学校也是一个与同学相处融洽的人,并且还在学生会担任干部,各项工作中表现得开朗、阳光。但他仍然处理不好与室友黄洋的关系,并且也没能与朋友、老师、同学倾诉内心的烦闷,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林森浩执行死刑让所有人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学习医学7年的林森浩,本应该成为一个救死扶伤、挽救人性命的人,却这样轻易的剥夺了黄洋的生命。
他虽然是一名优秀的医学研究生,却对生命没有起码的尊重和敬畏,而当他懂得这些的时候,自己和室友的生命已踏上了不归路,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师生们对他的求情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日常生活中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走进林森浩的内心深处,这也是值得反思的。
我们作为个体存在于社会,很多时候大家的交流更多形于表面,而缺乏深入交流,变成了以成绩、成果、金钱、地位等来衡量人的状况,对每个人内心的想法没有人愿意探究。
无疑这场悲剧代价太大,但巨大的悲剧也昭示着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家庭、学校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医学生,但却没能教会他真正地尊重生命,这实在是巨大的讽刺。
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相比,一个心灵健全、真正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或许才是教育本真的目的。而往往,我们都在做着舍本逐末的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