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〇一九年起,抗美援朝老兵南启祥已连续六次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归国战友吹响欢迎回家的号角——

  “现在底气不足,没吹好……”11月28日,在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8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南启祥因没吹好冲锋号而感到遗憾。相关视频传遍全网,感动无数网友,大家纷纷点赞留言:“这是最响亮的号声!”“愿和您一起为祖国的建设吹响冲锋号!”

  雪花飘飘寄哀思,军号声声迎战友。从2019年至今,南启祥已连续6次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归国战友吹响迎接号角。

  1936年2月,南启祥出生在山东省鄄城县。1948年,12岁的南启祥随父参军,成为中原野战军一纵二旅五团战士。入伍当天,在领到一套肥大军装的同时,南启祥还领到一把军号。

  “军号是号兵的武器,它上通天,下动地。”“气为号魂,当号兵要有底气、志气、勇气和豪气。”领到军号后,排长和班长一边教他吹奏方法,一边给他讲军号的意义。从此,他与军号结下不解之缘。南启祥最喜欢吹的是冲锋号。在淮海战场上、在渡江战役中、在西南剿匪战斗中和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一次次吹响冲锋号,战友们闻号而动,勇往直前,一路奏凯……

  46年戎马生涯,让南启祥从一名司号员成长为共和国将军。1994年,离休后的南启祥投身爱心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加入国防教育宣讲团,以冲锋的姿态在新的战场再次吹响冲锋号角。

  “老首长,今天天冷还有雪,您年纪大了就不去现场了吧?”“怎么能不去?!我还要到现场为他们吹冲锋号呢!”南启祥说到做到。一大早,他就带上擦拭得一尘不染的老军号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运送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辆行至眼前时,他用冻得发红的左手举起军号吹了起来……

  因为天气寒冷,加上年龄大、心情过于激动,南启祥觉得这次的军号吹得不够响亮,望着车队流下了眼泪。这个镜头刚好被一旁采访的记者拍了下来。

  “你愿意为他们再吹响一次冲锋号吗?”“愿意!我要永远为他们吹冲锋号,为祖国的建设吹响冲锋号!”南启祥声音洪亮地回答。

  “嘀嘀嗒,嘀嘀嗒,嘀嘀嗒……”南启祥昂首挺胸再次吹响了冲锋号。这号声高亢嘹亮,这号声铿锵有力,在烈士陵园上空久久回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30日,“天目一号”星座23颗卫星、“云遥一号”系列12颗卫星进入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这是商业小卫星数据首次获准进入中国气象局业务系统,为我国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部日前部署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试点工作,要求2030年前实现基本普及。这对抢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高地至关重要,必将引发教育领域的系列深层变革。顺利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需深化基础研究,把握底层框架和逻辑,做好体系化构建。

  享受便利的同时,掌握它们背后的核心技术更为重要。如何培养更多懂人工智能、会应用人工智能、能研发人工智能的人才?

  30日,中国工程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整体向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处于上升趋势,在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呈现诸多亮点。

  2022年12月31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于12月30日首次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当前,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管理,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技部30日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科普经费投入方面,2023年全国科普工作经费投入首次突破200亿元,筹集额达215.0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60%。

  “探索三号”12月29日顺利抵达三亚崖州湾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入列。这是我国首艘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

  国务院近日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修订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继2007年2月24日审议通过后,时隔17年迎来的首次修订。

  寒冬时节,一踏进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的生态草莓农场大棚,就感受到扑面的宜人暖风,嗅到阵阵花果甜香。“红颜”“黑珍珠”“白雪公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