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立足临床疑难,直击学科前沿,发力临床转化,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代表一年一度的约定。本届会议由广东省抗癌协会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分会联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Cancer Communications杂志承办。

  这也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建院的60个年头。在过去的60年里,中肿历经风雨,长歌不绝,为肿瘤防治事业贡献着智慧与力量。会议作为中肿建院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头戏,紧密围绕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聚焦肿瘤诊断、肿瘤治疗、肿瘤基础研究以及医院管理等多个前沿专题,力求实现全面覆盖,共同探索肿瘤防治的未来新趋势。

  12月7日举办的盛会,不仅汇聚了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临床难题与学科前沿,推动临床转化研究,更成为了见证中肿60年来坚守初心、传承医者仁心的重要时刻。

  “穿上这身白大衣,我就是一名和疾病斗争的战士……建立一个肿瘤专科医院是我一生的梦想。”国士大医谢志光直言。

  回望历史,中肿的根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那时,谢志光、梁伯强、廖月琴三位医学先贤,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医术,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奠定了基石。他们的一生,是爱国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中肿精神传承的源头。

  六十年,对于中肿来说,是无数医者仁心汇聚的历程。从悲怆长歌中的求索异邦,到浴血长歌里的严辞仇寇,再到火红长歌中的和衷共济,中肿人始终坚守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如今,中肿的青年们接过先辈的接力棒,继续在临床和科研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会议开幕式上,建院60周年纪念节目《甲子长歌》震撼上演。通过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中肿从建院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成为国内外肿瘤防治领域领军者的辉煌历程。这是一首献给中肿的历史长歌,也是对所有投身肿瘤防治事业的医疗工作者最诚挚的敬意。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主持。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发来视频致辞,他深情回顾了母亲廖月琴女士筹建医院时的点点滴滴,激励着一代代中肿人勇往直前。

  大会主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在致辞中表示,中肿将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推动医学科技自立自强,奋力走向世界顶尖。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向中肿建院6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并希望中肿持续提升肿瘤防治工作质量水平,擦亮粤港澳大湾区肿瘤防治的亮丽名片。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发表致辞,希望中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人才与创新高地。

  开幕式后,院士创新论坛暨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会议举行,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多位院士以及国内外顶尖医学专家汇聚一堂,围绕医学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樊代明院士以“整合医学宣言浅释”为题,阐述了整合医学的重要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则分享了“我国肿瘤基础和转化研究的进展挑战及其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展示了中肿在肿瘤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此外,还有多位重磅嘉宾就生物医药技术、RNA疫苗、抗抑郁新药靶、鼻咽癌免疫治疗等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甲子风华,共创未来。广州国际肿瘤学会议已经走过了11年的历程,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肿瘤领域学术大会之一。本届大会不仅设置了院士创新论坛,还开设了20余个分会场,汇集了众多医学界大咖,内容丰富多彩,覆盖了肿瘤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这不仅促进了肿瘤学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60年的风雨兼程,中肿人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前行。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诚实、友爱、敬业、创新”的中肿精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医道的魅力与力量。如今,中肿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肿瘤医学中心,为推动全球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肿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攀医学高峰,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