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规模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9.2亿元快速增长至98.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40.37%。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4.8亿元。

  细分市场方面,近年来随着适龄女性产后康复意识的不断提升、中老年女性对于盆底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盆底康复治疗服务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中国盆底及产后康复电刺激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0.8亿元增长至3.9亿元,年均增速高达48.7%,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1亿元,保持高增速态势;同时2023年磁刺激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17.8亿元,对应2021-2023年CAGR达33.4%,市场具备高增长潜力。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渗透率较低,市场提升空间巨大「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从整体康复器械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康复器械属于医疗器械范畴,技术门槛高,行业标准较严格,叠加产业在我国的起步发展时间相对较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较为集中,各细分领域均有龙头涌现。

  细分产后康复领域,国产厂商通过产品力提升与性价比优势基本完成国产替代,超头部企业麦澜德与伟思医疗市场份额超40%。。在医疗专用产后康复设备市场中,由于研发投入较大以及临床试验审核周期较长,我国目前取得盆底诊疗设备注册证的企业数量有限,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麦澜德与伟思医疗凭借先发优势合计占据40%市场份额,其中伟思医疗以平台化为特色(21年电刺激+耗材1.87亿,神经、精神康复+盆底+医美),麦澜德专注女性健康市场,形成差异化格局,头部企业仍有集中度提升空间。

  麦澜德成立于2013年,为国内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的先行品牌。从公司经营情况来看,据公司数据披露,2022年麦澜德实现营业总收入3.77亿元,净利润为1.23亿元。业务方面,盆底康复诊疗设备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21年麦澜德盆底康复诊疗设备营收2.12亿元,占比62.15%。

  1、市场前景:产后康复器械用于产后疾病筛查与治疗、产后形体恢复,我国产妇人口基数大,但产后康复渗透率低。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新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而产妇在产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约1/3,当前我国产后康复机构渗透率仅为20.6%,仍具较大提升空间。

  2、项目情况:盆底康复是产后康复的基石,各年龄段女性均面临盆底健康问题,但患者知晓率低,行业渗透率提升空间可期。女性盆底肌肉与许多重要器官紧密相连,由于妊娠、分娩造成的损伤,产妇盆底肌肉弹性下降进而可能导致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PFD)主要包括尿失禁(UI)、盆腔器官脱垂(POP)、排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我国成年女性平均发病率为20~40%,老年女性发病率高达40~60%,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轻女性、备孕妈妈、产后妈妈、中老年女性对于盆底健康均有针对性需求。

  3、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为一线疗法,电刺激、磁刺激技术创新进行时。国内外指南均指出非手术治疗应作为盆底功能障碍一线治疗方法首先推荐,其中采用较多的主流方法电刺激疗法已有超过50年的发展历程,技术成熟度高,患者认知较高。而盆底磁刺激具有高强度、高穿透性、无痛刺激、非侵入性等优势,与电刺激技术形成互补疗法。

  对比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内电磁刺激治疗普及率相对较低,潜在市场规模大。欧美等地区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的普及程度较高,大大降低了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相比之下,国内盆底修复治疗的普及度低、对电磁刺激治疗的认知度低。近年来随着适龄女性产后康复意识的不断提升、中老年女性对于盆底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盆底康复治疗服务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产后康复设备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4-2030年中国产后康复设备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