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政策引领,为发展指路护航。从生育支持和家庭健康着手,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是渭南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此为支点,撬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一“杠杆”。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口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精心部署、综合推进。印发《渭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20个部门单位分解任务、细化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上下“一盘棋”共同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工作。
市卫生健康委、市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实施意见》,完善构建全市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市卫生健康委制定《渭南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县级评审标准》《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乡镇卫生院评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项目建设是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基础。渭南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完善相关设施。近年来,先后投资2.6亿元,对全市5家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投资13.75亿元的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标准进行建设,设计床位1000张,预计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
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评促建,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大业务部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服务理念,实现保健和临床实质融合、群体保健和个体保健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渭南妇幼”品牌。目前,我市11家二级妇幼保健机构,已有8家达到二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标准。
为更好地守护“星星的孩子”,我市以孤独症筛查为重点,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自2023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工作,建立健全涵盖筛查、评估、诊治、干预、照料等全链条的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对孤独症儿童的全方位关爱与支持。目前,以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市儿童孤独症筛查工作技术指导与培训基地,依托市、县、镇三级医疗机构,我市初步建起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筛查体系,在儿童孤独症筛查方面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91.79%,叶酸服用率97.4%,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7.9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6.63%……这一组组数字,点亮了我市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征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这盘大棋”的每一个落子,我们都能看到,“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照进现实。
11月21日,市妇幼保健院学术厅座无虚席,一场学术盛宴——渭南市遗传病产前筛查和儿童发育疾病诊疗技术培训会正在举行。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与我市儿科领域100余名医护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儿童发育疾病诊疗的最新进展,针对疑难病例进行深入探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对我市医务人员而言,十分珍贵。这一切得益于我市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动,深化“校市合作”。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在儿科专科建设、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远程会诊等方面深度合作,为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优化生育服务体系,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临渭区、潼关县托育中心建设项目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300万元,渭南高新区、白水县托育中心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重大项目库市级审核。韩城市、富平县在幼儿园推行托育服务,初步构建幼儿园“托育一体化”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备案托育机构63家,其中,普惠托育机构35家,服务范围有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等,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市计划生育协会始终将关心关爱送到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心中作为目标,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为全市2854个计生特殊家庭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工作机制。出台计生特殊家庭优先优惠政策,为每个计生特殊家庭办理绿色通道就医卡,看病优先挂号、就医、住院。大荔县通过“暖心家园+暖心驿站+暖心服务圈”,每月组织计生特殊家庭成员举办一次关心关爱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举行一次集体庆生、一次面对面交流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集医疗、康复、照护、精神慰藉等服务。
实现“幼有善育”,对于激发“生”的意愿、解决“育”的难题和减轻“养”的负担具有重要作用。在婴幼儿照护方面,国家示范创建项目落户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依托,累计培训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3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000余份,招收3岁以下入托婴幼儿150余名,为我市各级计生协会研究探索婴幼儿照护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类型的普惠性、福利性托育照护服务模式提供有益借鉴。大荔县优生优育优质服务示范项目依托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开设“家长课堂”“孕妇课堂”,定期邀请省市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指导。目前,举办健康课堂310期,惠及5.6万人次,切实提升育龄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华阴市、大荔县3家幼儿园作为中国计生协第三批“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点,累计举办父母育儿讲堂28次、亲子活动35次,开设婴幼儿护理专题课堂16次。同时,每月进行一次入户指导,深入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借助“家庭健康大讲堂”“青春爱健康”等活动,组织群众观看《预防宫颈癌要从HPV说起》等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达1万余人。合阳县以国家生殖健康综合服务项目试点工作为抓手,常态化举办生殖健康保健义诊宣传活动、健康知识讲座55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宣传品28000余份,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较高质量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织密织牢计生特殊家庭保障网的同时,推进婴幼儿照护工作,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你们觉得最近一两年,自己的身体有哪些变化?”11月27日,在大荔县城郊中学青春健康教育课堂上,讲师笑着向学生提问。课堂上,讲师采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宣传工作对青春健康教育、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至关重要。为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市卫生健康委、市计划生育协会扎实开展优生优育政策宣传,解读青春健康教育,培育婚育新风,推动各类政策和健康生活方式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累计开展各类宣传咨询活动65场次,接受群众咨询3.2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宣传品18000余份,免费健康检查4000余人次。
以“放心托育、方便可及”为主题,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工作人员或托育机构人员进入辖区街道、村委会、广场等人口密集地,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亲子活动课堂、为婴幼儿提供免费体检、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抖音直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托育服务、新型婚育文化、优生优育、健康育儿等相关知识。
在华阴市计划生育协会,工作人员将倡导新型婚育文化这一主题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制作以“宝莲灯”爱情故事为主题、具有特色的宣传片及系列宣传视频,编创婚育新风主题的老腔、迷胡戏,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适龄婚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性别平等、责任共担、代际和谐”等婚育新观念,让积极正向、文明健康的新型婚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人口是社会发展之基石,实现人类生育繁衍与社会永续发展,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本质诉求。优化生育支持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面向未来,渭南将继续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拓展生育支持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为建设“健康渭南”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