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得知,上个月娃也是咳嗽发烧在医院开过这个药,这次表姐怕孩子又烧起来,就想着再买来给孩子吃。
不管是在线上线下买药时,还是在家里清理药箱时,发现名字中带有这些字的绝大多数药,都是抗生素。
像在人类史上留下厚重印记的鼠疫、肺结核、肺炎,都是因为有了抗生素,才从不治之症的行列中逐渐被剔除。
它也是控制感染的一把好手,尤其在术后,经常会采用口服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方式来预防全身感染,比如心内膜炎和手术部位感染。
一方面,抗生素不分敌我,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误伤」肠道有益菌群,这就很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让娃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恶心、呕吐等问题[2]。
平时,体内的菌群正常生长会遏制耐药菌的生长,而滥用抗生素,会让整个菌群失衡,有耐药基因的细菌会被筛选出来,从而茁壮成长。
据估计,抗生素耐药性直接导致 2019 年全球 127 万人死亡,间接导致 495 万人死亡 [4]。
为了避免滥用,我国先后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的使用和宣传科普的各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这一点在儿童用药上也相当普遍,一项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地 3 个城市 3558 名受试者的调查显示,儿童非处方使用抗生素的发生率为 48.2% [5]。
只有很一少部分的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时,在找到细菌感染的证据后,才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比如感冒诱发了细菌性鼻窦炎,就可能要用到抗生素了。
总担心娃不吃这种药病不爱好,怕娃病情加重,只要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要上「狠药」,让孩子频频遭遇不必要的「治疗」。
尤其是现在,网购处方药非常方便,虽然有一定购药门槛(线上开方、功效打码不展示),但多数情况下,我们依旧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抗生素。
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且在医生的诊断下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家长们按医嘱给娃用药,是完全没啥问题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服用抗生素时,并不能根据成人的剂量来减半,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基于孩子的年龄和体重,给孩子用药,每次吃多少、吃几天都不要擅自改变。
长此以往,孩子的病程会拖长,经历反反复复的斗争,病菌也熟悉了抗生素的套路,耐药性反而更强了。
尤其是现在支原体肺炎、流感、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轮番轰炸的情况下,我们要尽可能学习多的知识,避免给孩子滥用,为孩子做好抗生素入口前最后一道的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