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尿道、、直肠贯穿于其中,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有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均会对女性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容易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因此,产后康复对于女性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身体健康,还影响着生活质量。
盆底肌是由筋膜与多层肌肉的封闭盆骨出口组成,像一张吊床,承托和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参与了控制排尿、排便、维持紧缩度、增加性快感等多项生理活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织。
排尿中断:解小便的时候,突然中断,你会发现盆底有肌肉在用力,用力的肌肉就是盆底肌。注意少用该方法寻找盆底肌,也不要在解小便时锻炼盆底肌,以免造成尿路感染。
孕期,随着胎儿的增大,盆底承受的负荷也越来越重。长达10个月的孕期中,盆底肌被拉伸,肌肉回缩的能力降低,容易引起盆底功能障碍。而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会对盆底造成一定的压迫和损伤,进一步影响盆底功能。剖宫产虽然能显著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和肛门括约肌损伤的风险,但不能长期预防尿失禁和粪失禁的发生。
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脏器(子宫、膀胱、直肠等)从正常位置向下移位。患者常有下坠感,小腹胀痛、腰背酸痛感。
女性性功能障碍:产后女性易出现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黏膜干涩,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产后盆底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盆底肌肉和神经的功能,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提肛运动:主要是通过伸展骨盆底的耻骨尾骨肌来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进而辅助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的情况。此种方法需要长期坚持,要控制好力度,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导致肌肉受到损伤。
生物反馈以及电刺激:通过模拟视觉和听觉信号,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训练,提高盆底肌肉的感知能力,使盆底肌肉被动收缩,进而辅助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的情况。此种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以免操作不当导致局部受到损伤。
臀桥运动:仰卧屈膝,呼气脚跟踩地臀部收紧,依次将臀部、下背部、中背部抬起至大腿与身体呈一条直线;抬起过程腹部收紧,肛门逐渐往头顶的方向收紧,最高处保持3~5秒。吸气身体放松回落,重复动作10次一组。
哑铃训练:使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放入内,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练习,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此外,还包括手术治疗、红外线疗法、微波治疗等。在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时,应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受损程度、类型)进行针对性训练。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黄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