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刘建良正式退出了热爱并坚守了30多年的临床护理一线,“转战后方”。如今,他是医学影像科的一员,在新的岗位上,以新的方式继续尽心尽责。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位众多护士口中的“老刘”,在工作中做得最多的便是巡查病房,与病人拉拉家常,聊聊病人住院后的感受。作为院内为数不多颇有年资的男护士,在重症病区,即使不是他轮班,也会有不少年轻女护士请求他陪同一起巡查,因为她们知道,万一发生突发情况,老刘也一定能处理得妥妥当当。工作这些年,老刘变成了病人们最熟悉的面孔之一,有的甚至与老刘有了十余年的交情。

  一位罹患精神发育迟滞的病人,从十几岁入院一直住到近三十岁,随着身体的长成,脾气也越发随性,有时候甚至会撕烂衣服或被单,常与其他病人发生冲突。但在老刘面前,他总是表现得很安静,从不发脾气。在他的眼里,老刘是唯一熟悉的人,也是唯一能让他信任的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护患矛盾,加之患者处于发病期,会出现一些语言暴力或行为暴力。刘建良根据自身的经验,整理一套名为《护士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暴力行为》的课件,以实例、视频等方式简要而生动地讲解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规避和应对暴力行为。在他看来,保护约束是压箱底的办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和判断,安抚为上策,将暴力倾向提前规避。这更需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在护理之外,更要怀有一颗爱心,主动关心和陪伴这些被病症所“役使”的人。

  转入医学影像科工作后,刘建良一直坚持亲自接送病人,从病区接来进行CT或心电图等检查,完毕后再送回病房。这份陪伴,是刘建良32年来从不间断的关爱,与病患同心,得到患者、家属、同事的赞誉。

  东莞的城市口号是“每天绽放新精彩”。对于林清云而言,这也是自己的奋斗目标,每天都在关注、学习、探讨、实践新的知识,不断充实平凡的生活,在历练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从1995年进入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后,林清云的院工作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专注于临床护理,后半段则是全力支持临床护理,包括财务、医保、物价等,在不同的行政部门工作中,林清云学习了不同于护理的知识,同时收获了不同于护理的成果,让自己眼界更开阔,技能更广泛。

  “开始转岗那一会,我是不适应的。”林清云笑道,对于护理,她“闭着眼都能干”,对于转岗后的工作,她也是“闭着眼也能干”——因为睁着眼也是看不懂。在回忆起曾经的那段过往,她用了很幽默的语气,林清云其实暗地里下了很多苦工:为了熟悉财务的基本原则,通宵达旦;为了解国家的医保政策,废寝忘食;为了弄清物价的定价流程,夜以继日······才逐步将工作中的细枝末节捋顺理清。“这些工作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内容是不断更新的,如果自己没有把它理解透彻,就没法指导、要求其他人来遵循这些流程规则。”

  林清云也算是院内有名的“多面手”了,既能参与临床护理,又能完成后台流程,对政策了如指掌,对规定滚瓜烂熟。回想起来,林清云很庆幸自己在骨子里有着一份执拗的坚持,无论是多困难复杂的工作,她都坚持了下来;另一方面,林清云也很庆幸自己曾有过护理工作的经历,“因为后台工作都是服务于临床,不熟悉临床,就很难找到后台工作与临床工作的结合点,那么就更加没办法做到有效支持一线工作。”

  如今,林清云在新岗位越发得心应手,但她从未忘记,时时更新的政策与规定,一定要做好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沟通。每天,她都在“美化”,绽放精彩。

  工作多年,肖李莉曾见过各种各样的成瘾患者,其中约有九成是酒精成瘾,患者喝醉时胡言乱语、戒断时浑身难受的场景,几乎每天在科室都有上演。正因如此,她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要学会观察”成为她日常工作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是的,在成瘾医学科,学会观察是护士们必备的工作技能,患者在酒瘾戒断过程中会伴随谵妄、功能紊乱、幻视幻听等症状,可能发生暴力行为、自伤轻生、意外受伤等,伤人又伤己,足以可见观察、预判病情是何等的重要。做好观察,就可以在这些危险症状出现前尽早干预,做好约束,“同时还要做好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等,这些都需要护士进行细致的观察,容不得半点疏忽。”

  肖李莉尚未积累丰富工作经验的那会儿,也曾吃过不少苦头,教训和经验成为她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护士长,工作时不仅要考虑病人的安全,还要确保护士的安全,“双重安全”是肖李莉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继承前辈的行业智慧,更是传授于后辈们的至理名言。

  “精神科的护士所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很强,基于工作性质不怎么接触正常人,所以通常找对象都有点困难,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到这么多的女性投入到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来,真的有时候特别佩服你们。”听到这些肖李莉常常笑一笑。

  肖李莉是个名副其实的“医二代”,父母都曾是东莞市新涌医院(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前身)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两代人将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奉献于东莞市精神卫生事业之中,在七院成为一段佳话。“也许也是受父母的影响,一直对医务工作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毕业就来到了七院,没有太多的杂念,不知不觉二十几年。”提及自己的这份特殊“资历”,肖李莉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份骄傲,是“医者父母心”的情感传承,更是“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