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广西卫健委10月25日介绍,近年来,全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晚婚人群不断增加以及生育政策的调整,高龄高危产妇的比例明显增高,这就意味着保障母婴安全面临新挑战。广西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与婴儿死亡,保障母婴安全为核心,深入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即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制度),加强危重救治能力的建设,强化孕产妇生育全程管理,全力提高母婴安全保障的工作能力。
“目前我们全区已经设置了169个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中心,162个新生儿的救治中心,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三级的救治体系,提高了危重救治水平,进一步保证了母婴安全。截至2023年,我区孕产妇的死亡率已经达到了8.97/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3.82‰,婴儿死亡率是2.38‰,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维持历史最低水平。” 广西卫健委妇幼健康处处长陈赤在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地中海贫血是广为流行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如果生下一个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患儿,对一个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负担。2019年起,自治区财政每年新增30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孕前夫妇免费地贫初筛、初筛阳性夫妇免费复筛、双阳夫妇免费基因诊断、高风险孕妇免费产前诊断、重症地贫胎儿免费医学干预的“五项免费技术服务”惠民政策,使地贫防控技术服务实现全程全免费。
广西妇幼保健院院长韦秋芬介绍:“2010-2023年,全区共为近448万对婚育夫妇、793万名孕妇进行地贫筛查,进行地贫基因诊断近33万对,为9万名地贫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以地贫为主的胎儿水肿综合征从2018年的第8位连续下降至2023年的第14位;全区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连续5年低于0.3/万的‘零出生’目标。”
当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解决不孕不育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满足患者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需求,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广西于2023年11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是继北京之后,国内第二个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省份。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减轻了部分生育困难家庭的负担,使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
据了解,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还可以从源头上避免遗传缺陷胚胎的种植,有效防控出生缺陷的发生,比如可以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对基因检测筛选出不含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的胚胎进行移植。目前,广西经批准开展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疗机构共有23家(包含部队医院)及1家库,分布在各地10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