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制片的纪录片《伊沙白——我的选择是中国》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这不仅是对制作团队艰苦追踪工作的高度肯定,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部纪录片聚焦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加拿大国际友人伊莎白的一生,旨在通过她的经历展现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导演高松在接受访问时深入分享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与背后的动人故事。

  纪录片始于伊莎白在北外庆祝99岁生日的场景,随后倒叙回溯到她在成都出生和成长的点滴,展现她对四川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为了追寻她的人生轨迹,高松和团队近十年来如影随形,记录下这位老人对贫困人民的无私付出和情感投入。伊莎白选择中断自己的博士学业,返回中国,正是源于她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一个过百年的人,她的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足迹,这些足迹在指引着她的未来。”高松用这样的话总结了伊莎白的选择。

  对伊莎白而言,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人类学这门学科的热爱,还是对学生的无私关怀,她都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在影片中,她为中国付出的选择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她的一生。高松回忆道,“在她生命的五次重大选择中,伊莎白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把自己的一部分生命留在中国,甚至在丈夫希望回英国时,她也执意选择回到这里。”

  影片不仅仅是对伊莎白生平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这种历史与个人的结合,让观众在欣赏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所带来的深远变化。

  在录制过程中,高松采用了观察式拍摄手法,尽量少打扰伊莎白,希望能捕捉到更加自然和真实的瞬间。他分享了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伊莎白给一座已故丈夫的铜像喂白兰地的场面。高松坦言,这一幕令人动容,而这个惊喜正是他纪录片制作过程中最真实的所得。“我并没有去预设她要做什么,只是静静地观察,这种方式让我能记录下许多意想不到的瞬间。”

  《伊沙白——我的选择是中国》的成功,绝非偶然。这是一部用真情讲述的纪录片,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百岁老人的传奇人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历史对人类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