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近七旬夫妻突然迎来一个孩子,不仅他们自己惊呆了,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全都惊呆了,但他们没有打算放弃,甚至将孩子生了下来。

  如5年过去了,他们放言要自己亲自抚养绝不麻烦别人的举动,随着瘫痪在床也无法实现了,5岁天赐被迫独立洗衣,那么,他们后悔了吗?孩子的未来又在何方呢?

  2019年的深秋,山东临沂,一个普通的家庭,却因为一个新生儿的到来,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高龄生育的思考和讨论。

  起初,田新菊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异样,月经在停经多年后竟然恢复了。她并没有太在意,只当是身体好转的迹象。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对于年近七旬的田新菊和她的丈夫黄维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欣喜、担忧、纠结,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们不知所措。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田新菊非常清楚高龄生育的风险,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这个孩子,或许是出于母性本能,或许是对新生命的渴望,又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田新菊的儿女们在得知母亲怀孕的消息后,表达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父母年纪太大,无法承担抚养孩子的重任,而且高龄生育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对母亲的身体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女儿在电话里几乎是咆哮,指责父母老糊涂了,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儿子虽然语气相对平和,但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担心父母的身体状况能否承受,也担心孩子以后怎么办。

  尽管子女们坚决反对,田新菊和黄维平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抚养孩子,而且退休后时间充裕,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育儿之中。

  “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有权利决定她的去留”,黄维平语气平和而坚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细心照顾,天赐一定会健康快乐地长大。”

  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议,有人夸他们勇敢,尊重生命;也有人觉得他们自私,不负责任。

  黄维平夫妇的决定,无疑挑战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认知,在大多数人看来,生育应该在合适的年龄段完成,而老年人应该安享晚年,而不是再次承担起抚养孩子的重任。

  生育的权利究竟应该如何界定?高龄生育究竟是勇敢追爱,还是自私冒险?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

  田新菊和黄维平的故事,并非个例,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龄夫妇选择生育。

  这背后,既有对家庭圆满的渴望,也有对生命延续的期盼,可高龄生育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风险,不仅对父母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赐的到来,确实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短暂的快乐,黄维平成了一个“超级奶爸”,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女儿。

  田新菊虽然年事已高,但也尽力呵护着这个迟来的孩子,一家三口,日子过得温馨而和睦。可好景不长,意外的发生打破了这份宁静。

  2023年3月,田新菊遭遇车祸,导致腿部骨折,最终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这个家庭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这次的突发情况更是让它雪上加霜。

  曾经承诺“不会麻烦子女”的黄维平,如今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的重压,74岁的他,不仅要工作养家,还要照顾瘫痪的妻子和小女儿,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

  过去热闹的家,现在只剩下老人的叹息和孩子的哭声,5岁的天赐,似乎也感受到了家庭的变故,开始学着做些家务,比如洗衣服、叠被子,还学会了照顾妈妈。

  那个小身影在洗衣盆前忙碌的样子,让人心疼不已,这不应该是5岁孩子的责任,田新菊看着女儿懂事的样子,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无奈。

  她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多大的负担,黄维平看着这一幕,内心也充满了自责和无奈,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更不知道如果自己有一天倒下了,天赐该怎么办。

  田新菊的意外瘫痪,无疑是高龄生育风险的残酷体现,高龄产妇自身就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孕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高,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即使顺利生产,产后恢复也更加缓慢和困难,而高龄父母体力和精力有限,可能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无法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更无法为孩子提供长期的支持和照顾,当父母年老体衰甚至离世时,孩子将面临无人照顾和依靠的困境。

  田新菊和黄维平的故事并非孤例,它映射出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高龄生育群体面临的普遍困境,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高龄生育,这既是个人生育意愿的体现,也折射出社会变迁的某些侧面。

  高龄生育对母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女性的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高龄产妇更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高龄父母在体力和精力上往往难以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养育孩子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婴儿时期的喂奶、换尿布,到幼儿时期的陪伴玩耍、教育引导,再到青春期的沟通交流、心理疏导,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父母付出巨大的心血。

  而高龄父母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往往力不从心,难以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充分陪伴和精力投入,他们可能无法陪孩子尽情奔跑玩耍,也可能无法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波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高龄生育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额外的负担,老年父母自身就面临着养老问题,而高龄生育又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

  孩子的教育、医疗、生活等各项开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高龄父母的收入往往有限,难以承担如此沉重的经济压力,如果父母因疾病或意外失去劳动能力,孩子的抚养教育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最终的压力可能会落到社会身上。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高龄生育面前显得格外讽刺,当父母自己都需要照顾时,又如何指望孩子养老呢?

  黄维平夫妇的故事,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将高龄生育的复杂性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提醒我们,生育并非儿戏,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做出生育决定之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孩子的未来,理性权衡利弊,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高龄生育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在生育政策、社会福利、公众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成长环境。

  只有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在生育自由和责任担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极目新闻记者 沈外近日,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沙河镇八里场村村民刘先生向极目新闻(报料邮箱:)反映,八里场村党支部书记董某某因经济问题、违反八项规定、被巡查组点名等,被党纪处分3次、政务处分1次,却仍在任职,引发部分村民不满。

  近日,河南南阳府衙小吃街一家臭豆腐店被曝用粪水泡食材,导致顾客上吐下泻,大肠杆菌超标。网友曝光后店铺关门,当地网红曾宣传此店,食品安全问题引关注。12月17日,南阳市场监管局宛城分局、宛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说明。

  来源:江南都市报 12月16日,有网友发文曝四川成都石室成飞中学设置“学霸就餐区”,引起热议。 相关图片显示,食堂的一部分区域,桌子上摆上了“学霸就餐区”的标志。另一张图片显示,“学霸就餐区”内不少学生在用餐,其餐食与普通学生的有较大差异。

  近日,据媒体报道,第三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武术散打项目男子52公斤级季军得主王亲亲,自己在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遭遇群殴霸凌,导致重度抑郁,单位还不让报警。自己是散打季军,为何还会被霸凌?

  挂着“私人影院”的招牌,线上招徕生意,线下如同幽灵,连地址都是虚假的,居然还设“暗室”对付查处。近日,有网民向大皖新闻反映,在浙江省温州市一些颇受年轻人青睐的私人影院,悄然滋生了一些涉黄服务。

  张译新剧《他是谁》在2023年火热开播,电视剧将当年轰动一时的“南大碎尸案”翻拍引发关注。12月17日,周兆成律师发文:刁爱青姐夫控诉电视剧《他是谁》侵权,代理律师周兆成独家回应。

  近期,男子苟某飞在网上发帖,举报称其四川巴中老家一邻居家“有车有房吃低保”,质疑邻居骗取国家低保金,认为应该追回低保金,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其举报是否属实?事情真相到底如何?红星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