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后,女生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常见的变化有皮肤松弛、妊娠纹等,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变化,却很少有人提起,那就是盆底功能障碍。今天,就跟着重庆松山医院妇产科医生侯文文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一些新手妈妈会有这样的回答,事实是,盆底肌损伤不仅发生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也发生在妊娠期。相关数据表明,妊娠期有46.1%的女性,至少发生一项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漏尿、排尿困难、粪失禁、盆腔疼痛、腹直肌分离(表现为腹部膨隆、松弛)等等。
人体是由肌肉和骨骼构成的复杂力学整体,骨盆处于人体的中心位置。女性的盆底支持结构由盆底肌肉、韧带和筋膜组织构成。它们像一张大网,稳稳托住腹腔中的子宫、膀胱、肠道等器官。
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盆底支持组织承受的压力增加,也影响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引起盆底肌缺血缺氧,降低盆底肌支撑力量。同时,神经也受到压迫被动牵拉。另外,妊娠期激素改变,盆底结缔组织松弛,进一步降低盆底肌支撑力量。
尤其是有备孕计划的女性,预防和治疗便秘及慢性咳嗽;减少屏气、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疾病和活动,有助于减少对盆底肌的损伤。
妊娠前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建议正常体重的女性妊娠期体重增长在8—14kg,妊娠期超重和偏胖女性在妊娠期增重应减少。
从孕35周开始,可由专业医师每周盆底筋膜松解按摩2—3次。降低侧切率及裂伤,减少产后会阴疼痛及产后并发症。(重庆松山医院)
人民网重庆12月3日电 (陈琦)随着冬季的来临,天气日渐寒冷,12月2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12月健康提示,“大雪”将至,气温骤降,寒气愈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进入发病高峰季节。因此,全体市民需注意防范流行性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水痘、诺如病毒感染以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人民网重庆11月30日电 (陈琦)11月29日,重庆市首届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决赛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