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脐带血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以“创新 发展”为主题,诚挚邀请国际血液肿瘤及脐带血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国内儿科、血液内科、新生儿科、康复科、产科和脐带血基础研究、质量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及医护人员共计400余人共襄盛举。会议围绕脐带血采集、移植、应用和科研进展,分享宝贵经验,交流前沿观点,集中展示过去几年全国脐带血临床应用及科研成果,并对未来脐带血事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大会旨在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构建一个多元思想碰撞的平台,携手各方力量,持续推进脐带血相关临床研究,让脐带血的价值惠及更多的患者及其家庭。开幕式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王颀主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血液处处长冷婷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于小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开彦教授,浙江省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胡伟,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秘书长王小华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浙江省妇幼健康协会秘书长王小华表示,随着多方对脐带血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脐带血的重要性,储存脐带血这一宝贵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医学界乃至社会的共识。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于小千表示,如何利用好现代生命医学的技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前妇幼保健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利用好脐带血这份来之不易的珍贵礼物,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更好地为妇幼健康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血液处处长冷婷婷在讲话中强调,脐带血是宝贵的医疗资源,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范,保障脐带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她建议各医疗单位加强脐带血科普宣传,提升脐带血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保证信息安全前提下,加强全国七家脐血库的数据和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脐带血的医疗价值,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开幕式的最后环节,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刘开彦教授强调,要提高脐带血采集质量,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目前全国脐带血公共库储存量已经达到26万份,脐带血临床应用超4万份。希望未来在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的领导下,在妇幼协会各个不同学科老师的共同配合下,继续高质量、有序地发展脐带血事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自敏教授表示,近十几年来,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飞速发展,自体脐带血移植的数量不断增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来源丰富、获取便捷、术后复发率低等诸多优势,因此团队一直以来坚持使用脐带血进行移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翟晓文副院长跟大家分享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免疫性出生缺陷的经验。儿童IEI,原来叫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它不是一种病,而是多个病的集合。典型的IEI患者,往往会伴有复发难治的感染。像这样的一个疾病,脐带血移植可能是根治的一个措施。脐带血可获得性强,中国的脐血库储存量越来越大,给了她们很大的空间,能够找到脐血,快速地进行移植。而且脐带血移植之后并发症比较少,有利于患者恢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李乃农主任表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他们一直在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可能。研究中,他们发现针对移植后难治复发等问题,对比脐带血移植和其他移植方式的治疗,脐带血移植的疗效更好。

  自脐带血应用于临床以来,全球范围都在积极探索这一生命资源的潜力。中国脐带血大会创办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脐带血临床研究、应用的认知不断深化,在多种疾病领域,脐带血都开始展露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促进了中国脐带血研究、应用与国际先进经验的学习交流,为脐带血应用拓宽了新的视野,也为我国脐带血事业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