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气、歌颂真情,全面展现新时代妇幼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激励作用,不断激励全体职工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一院两区”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现决定开展“第七届感动妇幼人物评选活动”

  根据《关于开展第七届感动妇幼人物评选实施方案》(宁妇委〔2024〕37号)要求,经过动员推荐阶段和初审评议阶段,从推荐人选中择优选出20名“第七届感动妇幼人物”候选人。

  为了更好的带领团队,她不断提升自我,23年继续深造学习省专科护士,学习新知识、传递新知识,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丁家庄病区搬迁以来不论是前期筹备,还是正式启用,她都能做到事无巨细,协调处理各种问题,是主任和科护士长的得力小助手。

  在出现危急病情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紧急呼救:“王大叔,患者病情危急,速来抢救!”这时就会看到一个矫健的身影飞奔过去,这就是麻醉科主任医师——王万根。他不仅技术精湛、深得大家信任,而且对人温柔体贴,所以大家亲切地称呼他“王大叔”。

  王万根凭借深厚的医学知识和多年经验,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技术,带领团队不断拓宽麻醉的深度和广度,从当初只能开展普通麻醉,到现在可以开展高龄、衰弱、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促进全院手术科室发展的提档升级!作为麻醉科危急重症学组组长,他担任着危急重症救治、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疑难病例会诊等工作。他还是全院第一个取得AHA证书的人,承担着全院的心肺复苏等理论和操作的急救培训。作为一位退役军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时刻坚守初心,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着他人。

  自2022年11月加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以来,王少华满怀热忱,不懈奋斗,专注于甲状腺和乳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工作。她在常规病例的治疗上追求卓越,不断精进,同时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挑战,治他人所不治。当浑身恶臭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范大姐经过多方求医被拒后,她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王少华主任的诊室。面对这个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挑战,王主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勇敢面对,接受挑战。经过120天的不懈努力,范大姐身上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肿瘤,终于被成功“卸下”!

  在搬到丁家庄院区后,王少华主任又接收了一位情况与范大姐极其相似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申大姐。王少华主任义不容辞的收下了申大姐,经过了近60天的治疗,申大姐也终于重获新生。王少华主任的大爱无疆,勇于探索的精神不但拯救了一个家庭,也无时无刻地在激励着我们普外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

  孔晶兢兢业业、勤奋好学,有着精湛的妇女保健业务技术。作为江苏省更年期保健专科实训基地的学科带头人,她不断完善更年期保健服务体系,为更年期女性提供覆盖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她是更年期患者的贴心管家,定时给大家发送健康教育信息,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作为科里的老党员、党小组长,她总是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大家参与各项工作,从科研、教学、撰写论文到科普视频录制等,她都亲力亲为。

  孔晶是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她健康科普讲堂的金牌讲师, 2023年她和同事一起获得医院第一届科普大赛一等奖,2024年她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每年的“三八节”“母亲节”“更年期关怀日”“艾滋病日”,她都在科普网络平台、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健康宣教。她开朗大方、富有表现力,永远走在传播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知识的路上。

  在医院每个平凡的日子里,她如同璀璨的星光温暖着每一个角落,她就是产科龙伟主任。每天面临着不同患者的各种需求,从清晨到夜幕,她不知疲倦的穿梭于门诊、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无论是新手妈妈的诸多疑问,还是孕产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关系母婴健康的重要细节,龙主任总是耐心解答,保障着母婴的安全。

  有次深夜,突然来了一位外地转运来的前置胎盘出血的孕妇,情况十分紧急。龙主任听闻消息,立即赶到现场,尽管当时已经非常疲惫,她仍迅速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辛勤的汗水湿透了她的工作服,但是她的眼神依然坚定,直至孕妇和宝宝都脱离危险,才松了一口气。在工作和生活上,龙主任也真诚地关心帮助周围的同事和指导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大爱无疆,在市妇幼这个大家庭里散发着无尽的力量和温暖。

  平燕临床高危孕产妇管理经验丰富,兼顾理论知识挖掘,全心全意为医院及科室发展做贡献,为分娩的各个环节解读、赋义,寻找最优化的分娩方案,给每个妈妈最适合最恰当的分娩方式,用尽所有,为生命护航,让他们带走幸福与喜悦,留下肯定与圆满。溧水中医院需要知识技术支持时,她只身一人前往;任务结束,她悄然退场,转入幕后,深耕科研,拥有了双核心杂志《护理学杂志》论文发表的斐然成绩。

  无论是临床担任带教老师,还是院校授课,对学生毫无保留传授临床经验,授人以渔,即使有困难也默默克服。在父亲中风需要照顾时,虽然此时分身乏术,但她仍然在工作和团队最需要的时候坚守阵地。她在丁家庄产房的建设中挺身而出,从零到一,手把手将虚无填满,独辟蹊径,让产房从一间屋变成爱的聚集地。

  “肯学、苦学、勤学”,是她的标签,她默默将学习力转变为“生产力”“创造力”。从技术小白,到成为业内备受好评的业务小能手,从“门外汉”到牵头编制各类规范,勤学、钻研、苦干的她,立志成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许三多”。吕东晏,一位曾经的女军官,在军营里英姿飒爽、指挥若定,但转业后到了医院,面对基层党务工作纷繁复杂,面对那些令人目眩的流程和细节,各式各样的考核,既消耗着耐心,也考验着意志。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坚信只要勤学苦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勤学苦干多奉献,日日花开日日新,如今的吕东晏因为业务能力扎实,可以为支部提供“保姆式”服务,从指导换届选举到协助党员入党,从规范台账管理到提升组织活力,从创建党建品牌到构筑党建品牌矩阵,既规范又新颖。吕东晏一直用100%的工作热情做1%的事,这不仅是个人的成长,更是对医院热爱和执着的体现,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成长与蜕变的力量。

  许鹏飞从事妇幼医学基础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以科研创新助力临床,夜以继日攻克实验难题,推动多个科研技术的突破,助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医院的科研产出和提升科研实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深知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基础,多年来,他专注于生物安全及危化品安全体系的建设。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到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管理,再到实验室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的建立,确保实验室环境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除此之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请缨奔赴禄口机场抗疫最前线。在核酸检测任务中,他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毫不退缩,带领团队为打赢南京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了妇幼的力量。

  孙鲁作为医院信息中心成员,主要负责双院区硬件的安装与运维工作。他以卓越的技术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全院职工的广泛赞誉,是同事们口中的服务之星。临床一致反馈:只要有孙鲁在,我们就很安心!孙鲁被誉为“信息战士”,几乎365天日夜无休,坚守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线。新院区开业前,是他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两周跑了近四十万步,在三个月内,联通数千个信息点位,搬迁、安装、调试近千台电脑,数百台打印机以及大量各类信息化设备,他用汗水浇筑出了新院区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孙鲁技术精湛,以专业热忱的服务态度和事事有回应的工作作风,为临床、管理等全院各科室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服务。他不仅是医院信息中心的技术骨干,更是医院服务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为医院的发展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信息战士之歌”。

  李孝红作为门诊部的领航者,始终将强烈的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她的带领下,门诊部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她实施了一系列改进工作措施,包括重构门诊患者服务体系,优化号源管理平台、预约平台、互联网门诊、院内外转诊转介系统以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极大地优化了诊疗流程,提升了门诊管理体系及服务质量。门诊满意度在南京市排名前中位,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赞誉。门诊部提交的案例《门诊转诊、转介全流程管理》荣获江苏省医院协会颁发的优秀门诊管理创新案例一等奖。

  李孝红以高尚的品德和不张扬的善举,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在日常工作中,她以耐心和智慧化解潜在的医患冲突。在深入基层指导时,她悄悄地用自己的工资为农村贫困儿童购置学习用品,以实际行动传递着妇幼人的大爱与温暖。

  吴媛媛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她从一名青涩的新手护士蜕变为优秀的护理管理者。她的专业技能与高尚医德在无数次临床实践中熠熠生辉,不仅锤炼出精益求精、勤勉尽责、求真务实的职业素养,更铸就了一颗无私奉献的心。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她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深入南京各区执行抗疫任务,坚守一线,尽显口腔科护士长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新院区启用在即,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让她夜夜难眠。然而,她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带病坚持工作,确保科室顺利启动,无畏地穿梭于莫愁路与丁家庄两院区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轻伤不下火线”的奉献精神。在这看似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她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秉持“用细节触动心灵,用真诚赢得信任”的服务理念,她凭借深厚的儿科护理功底,对每一位患者都倾注满满的耐心与细心。

  十余年来,张庆工作上认真负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成绩较为突出,连续五年医院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日常工作中,能够结合工作实践和平时所学理论,撰写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医院协会多次表彰。

  疫情期间,医院就餐患者瞬间增长4倍有余,膳食保障压力极大,张庆作为党员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协调处理电话订餐、人员配送、品质把控、内部管理等事务。孕产妇和儿童是需重点关注群体,免疫力提升至关重要。他日夜钻研,为职工和患者制定高蛋白类食物供应,加强监管严把品质,把营养“藏”进美味里。张庆虽然只是妇幼大家庭中平凡的一员,是后勤岗位中一名普通的员工,数年如一日,他坚持用自己的微笑、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用心书写着平凡却又无愧于人生的灿烂篇章。他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正是这个时代妇幼人真实的体现。

  近日,一封来自家长的表扬工单让小伙伴们感动不已:“遇见张主任是我们平凡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这是来自五年前的一个“破碎的妈妈”感谢信里的一句话。这位妈妈回忆,每一次接诊,张任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和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面对焦虑的妈妈,她总是耐心安慰。她让原本被外院诊断为“发育全面落后”的孩子现在可以正常入学,这不仅是帮助了一个孩子,也是挽救了一个破碎的家庭。

  张任不仅仅是对患者耐心,在面对年轻医生、护士的请教,她也总是倾囊相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使许多年轻医生迅速成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除了医疗工作外,张任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深入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普及儿童健康知识,增强家长们的健康意识。她的付出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儿童健康的重要性,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生殖医学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领域中,张军强主任作为生殖中心副主任、胚胎实验室负责人,凭借多年的深入钻研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不断优化实验流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使生殖中心成功率稳步提升,为无数不孕不育家庭点燃了生育的希望之光。

  他积极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率先在实验室引入了时差培养系统、纺锤体观察辅助ICSI及卵巢组织冷冻技术等辅助生殖领域的先进技术手段,使生殖中心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临床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免费为患者提供胚胎遗传及医学营养咨询服务,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于微观天地间,精研毫厘,心怀大善,守希望火种,无声处,为新生破晓,护生命初光。

  2021年4月,陈敏接管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丁家庄院区建设任务,她秉承“不等、不推、不让”的工作作风,发挥桥梁作用,积极联络代建公司及近千家配合施工单位,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她始终注重打造高效项目管理团队,强调务实化管理,带领项目办定期跟进工作进度,总结工作完成情况,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工艺、土建、管理水平。

  3年的建设,1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带领团队在钢筋混凝土工地奔走,在满脚泥泞中汗如雨下,在凛冽寒风中默默耕耘,亲眼见证了丁家庄院区从荒土一片到高楼林立。正是她带领项目办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为妇幼人在建院88年之际拥有崭新、现代化的院区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南京市这一重点民生工程的顺利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春玉主任是医院遗传咨询专家,每周有三天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门诊,常年与焦虑的孕妇和家属谈心。在遵循遗传咨询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她一直在摸索并实践“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梳理每个家庭的信息后,她要给出客观的答复,同时又会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如何在“不完美”中获得相对满意的信息,更多的时候,她需要花一小时甚至更久去安抚一个孕妇的焦虑心情,因此,她的门诊经常是夜幕降临时才结束。

  当孕妇离开诊室时脸上又有了笑容,当孕妇开心地抱着新生宝宝再回到诊室,当她们说从不后悔给了“不完美”孩子降临的机会,当她们发来一段感谢的语音,送来一张自己制作的感谢卡片,罗主任开心的笑了,有时也会笑中带泪,她常说,是患者赋予了她正能量,鼓励她努力去做好每一天的遗传咨询工作。

  岳莉作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疼痛科的学科带头人,以其卓越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医学知识,在疼痛治疗领域享有盛誉。其开设江苏省首家孕产期疼痛门诊,专为孕期和产后的女性解决各种疼痛问题,减少了孕产期患者的痛苦;她倡导并实践全生命周期的女性疼痛管理理念,从青春期到绝经后,为女性提供连续性的疼痛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被推广。

  岳莉主任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她经常组织科室内部学习和病例讨论,鼓励年轻医生外出进修学习,提升整个团队的专业能力。她还多次举办学习班,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分享给同行,不断提升业内对女性疼痛的关注度。在她的领导下,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疼痛科成为了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质的医疗团队,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广泛赞誉,是广大患者心中的“最美医生”。

  翁莉深耕临床32年,轮转过妇产科、儿科,分别在复旦儿科、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医院研修;曾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推荐前往马来西亚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总部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教学和管理经验,过硬的业务能力得到业内认可。

  她是医院星火计划第一批护理学科带头人,各层级师资,承担高校授课。在临床,她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开展临床教学活动,发挥了高年资护师的专科引领作用。在高校及专科护士基地的授课中,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中,她努力提高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在南京医科大学及专科基地授课反馈中获高分评价。她还在高原地区基层妇幼医护能力培训班中授课,连续3年成为西藏省级助产士规培基地的主讲老师,独自进藏实地指导,被基地授予“优秀教师”,也被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授予“公益专家”。

  从每日清晨开始为宝宝进行仔细的检查,制定出针对不同患儿的个性化诊疗计划,从每个患儿精确到0.1mL的输液量,到危重患儿的彻夜守护,下班后脑中还会回荡着监护仪的“嘀嘀”声,睡前仍在复盘床位病的诊疗方案……这就是董小玥作为NICU医生的每一天。一年365天,周而复始,但她并不为此感到疲倦,深知肩上担负着孩子的未来。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董小玥还主动承担了科室的教学工作,为了实现科室的“医教协同、医教相长”,她潜心研究教学,开展小讲座、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临床带教中,她发掘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耐心引导。2023年,她作为领队,带领医院专培医师参加全国新生儿复苏大赛,与队员们放弃休息时间,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紧张训练。最终,团队取得全国第一名的成绩,为医院争光的同时,也提高了专培医师的新生儿复苏救治水平,为更多的新生儿造福。

  近年来,带领科室分别获得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基层医院孕期营养门诊技能培训基地”称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授予的“互联网+围产营养门诊规范化建设”省级单位称号;中国医疗保健促进协会“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单位”称号,并于今年喜获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近年承办三期中国营养学会基层医院孕期营养门诊技能培训班工作,为妇幼营养学科发展,惠及妇幼人群贡献力量。